在蒙古铁蹄纵横欧亚的时代,南宋朝廷腐败昏庸,奸臣当政,百姓民不聊生,怨声载道。
为了拯救饱受战乱之苦的黎民百姓,年仅16岁的少年天子赵匡胤以"杯酒释兵权",发动陈桥兵变,黄袍加身。他励精图治、任用贤能,最终将旧都开封恢复成繁华昌盛的太平盛世。
公元1162年(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),金人再次南侵。岳飞率部北伐抗敌,"直捣黄龙府"。岳家军屡战不胜,被迫班师回朝。此时的大宋国力衰弱,无力抵御凶猛的金军。
危急关头,年轻的皇帝急诏主战派韩世忠率军勤王,"若不能取胜则退守江南","与诸将约和议事"。
面对外敌入侵的危难局势,是屈辱求和、苟且偷生,还是浴血奋战、力挽狂澜?
就在两派势力僵持不下时,一位青年将领挺身而出,他就是被后人誉为"常胜将军"、"民族脊梁"的一代名帅张俊。
作为南宋开国元勋之一,张俊曾担任过枢密使、参知政事等要职。他的军事才华得到朝廷的认可,屡受嘉奖。
但随着朝野党争的影响,张俊的仕途之路变得坎坷。为了力挽国家危局,他毅然决定再次披挂上阵。
南宋朝廷积贫积弱,军队战斗力大不如前。张俊提出先取金陵、再灭北汉、最后挥师南下的作战方针,适时有效。
张俊亲自率领一支精锐水陆两栖部队奔赴前线,开始了艰苦的对垒。经过数月苦战,他们一举攻克建康城。但后续的局面不容乐观,南宋军势单力薄,后勤供应不足,陷入绝境。
张俊果断下令撤退北上,同时派出使者联络辽国,寻求援手。
就这样,一场决定南宋命运的战争拉开了序幕。